用嘴撸毛,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挖矿模式

sleepy
2025-05-27 17:59:51
319
欧易OKX
全球三大交易所之一,注册领500 USDT数币盲盒!

作者:sleepy.mid



最近推特被刷屏了,看到很多朋友靠「嘴撸」Huma 拿到了不小的空投。今天的文章我来尝试拆解一下所谓的 InfoFi,看看是什么造就了它,它又改变了什么。



随着 Kaito 的诞生、火爆,到今天,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场范式转移正在 Web3 世界内部发生。



在这场转移中,「嘴撸」空投从边缘行为变成主流参与通道;「信息产出」从内容创作变成行业身份构建的关键要素;而「叙事能力」则正在接管「使用行为」在空投体系中的统治地位。



这一切指向同一个趋势:注意力结构正在重构,信息行为正在被金融化,共识正在变成可以制造的资源。



1|交互空投的死亡,始于它的幻想



老一代空投逻辑是这样的:



「我们做个产品,设计交互,给早期用户发币。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使用习惯,形成用户留存。」



这套逻辑在 2018~2022 年间建立了看似合理的正向预期,但今天它已经崩塌:





  • 大量交互地址是脚本行为,不具备真实用户意图;




  • 项目上线即空投,空投即出货,用户短期套利即走;




  • 所谓「激励留存」成了空谈,绝大多数项目空投后数据断崖。





你指望用未来预期驯化今天的用户,但用户根本不信这个未来。



更关键的是:交互行为已经不再稀缺,也不再能反映用户真实意愿。



结论显而易见: 空投从来不是激活产品的良药,它只是个引流爆破器,适合让市场知道你,但不适合让用户留下来。



于是,空投逻辑开始迁移,从「行为金融(Behavioral Finance)」演化为「信息金融(Information Finance)」:



不是你做了什么,而是你说了什么,被谁看见了,带来了多少社交扩散。



这是一次价值认知模型的转变,也是对加密世界核心驱动因子的重新理解:



在一个共识先于产品、叙事先于使用的 Web3 世界里,信息就是原始资产。



2|InfoFi 的三重逻辑基座



如果把 InfoFi 看作一种机制设计,它的逻辑基座来自三个维度:



1) 价值创造的重构



传统空投靠交互行为衡量「早期价值」。而 InfoFi 认为:信息行为本身就是共识生成的起点。



每一条推文、每一次 meme、每一次观点输出,都是对共识的写入,是在制造未来的市场记忆。



2) 人格与身份的绑定机制



链上地址是匿名的,但社交行为不是。InfoFi 将链下身份、表达方式、社交触达能力,与链上地址绑定,从而形成一种具有人格特征的影响力权重体系。



这让空投分发的「投准率」更高,脱离了「交互即用户」的旧思维。



3) 叙事时机与资本释放的深度耦合



项目上线节点与社交舆论高潮高度耦合,等于用空投撬动早期热度,引爆注意力红利窗口,形成流动性支点。



在这个结构中,「嘴撸」不再是廉价行为,而是对加密共识逻辑的深度契合。



让我们说得再直白一点:



嘴撸,是信息时代的原生挖矿模式。





  • 在 PoS 中,资本是一种抵押;




  • 在 InfoFi 中,影响力就是一种「抵押品」。





在「嘴撸」逻辑中,你抵押的是你的身份、你的观点、你为一个项目发声的社交风险,这与传统参与方式没有本质区别,甚至在前期要承担更大的成本(你要理解项目、产出内容、承担言论风险),是完整的价值创造路径。



当链上行为被机制化、脚本化之后,嘴巴成了唯一仍带有人格温度的输入口。这也是为什么嘴撸者能获得 InfoFi 机制的倾斜,因为他们提供的是不可被合约伪造的社交信任。



当然,如今也出现了大量用 AI 洗稿撸空投的现象,复制内容、伪装观点、批量生成内容农场。这是 InfoFi 项目方需要通过模型优化、身份识别机制来解决的问题。



但就像 Web2 SEO 时代一样,即便是「站群」、「内容农场」也在为某种分发目标服务,它们不破坏系统,只推动系统进一步进化。



3|InfoFi 是 Web3 对注意力金融的正面回应



让我们把社交媒体与另一个直接触达用户的基础设施做对比。



钱包是冷启动层,社交是热启动层。



钱包代表「操作权」,社交代表「话语权」。



在这个信息优先、资产滞后的结构中,所有早期用户都被迫成为「内容分发节点」。



你不是在推广项目,你是在为项目的代币释放制造「共识空气层」,这种空气层不是虚无的,它是一种信息摩擦力,为资本流动提供合法性。



InfoFi 正是在构建一个机制:



谁能为我创造更大的社交摩擦面,我就把更多筹码给谁。



在这种结构下,「嘴撸」不是投机取巧,而是社交共识机制的专业参与入口。



这是信息作为金融资产参与生产关系的标志。



嘴撸空投的快速发展,是叙事本身成为产品的表现。



项目在构建叙事,用户在参与叙事,平台在识别叙事,代币在承载叙事。



在这个链上社会里,叙事比产品早上线,内容比代码更快流动。



InfoFi 是加密世界对注意力金融化的正统回应,嘴撸是其中一个天然的参与方式,而非灰色地带。



如果使用是参与的证明,那么信息表达是信任的证明。如果流动性是市场的命脉,那么社交声量是这条命脉的源头。



4|下一步发展:超个体共识工程,信息成为组织资产



如果你关注得足够多、足够深入,会发现它已经隐约显现出某种工业化逻辑的雏形。已经有一批 KOL 不再单打独斗,而是以组织的方式参与到叙事中来。



未来的空投叙事不再是群体涌现的偶然,而是像拍摄一部剧一样,带有明确的主题设计、节奏安排和角色分工:





  • 项目冷启动阶段是预热;




  • IDO 前是高潮铺垫;




  • 上线日制造高能爆点;




  • 空投落地后组织集体复盘,输出成功叙事模版。





我们将看到「内容制造者+话题组织者+社交放大器+视觉美学策划」组成小型传播 DAO,以协作形式展开一场场信息战役。



最激进的推演是:信息本身将承担一部分流动性发行功能。



过去的 Liquidity Bootstrapping 强调资金协同;未来可能会出现 Info Bootstrapping,通过叙事的传播深度与覆盖广度,确定初期代币的分发比例、价格基准甚至流通窗口。



先造叙事,币只是剧情高潮的道具。信息不再是通往资产的媒介,而是资产铸造过程本身的一部分。



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叙事被结构化制造的时代,在这个时代里:



谁能组织更多人的表达,谁就拥有更强的共识生成能力; 谁能制造可复制的叙事节奏,谁就能铸造出真正的“信息资产”。



嘴不再只是矿机,它正在变成一条产业带。


Chaincores提醒: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广大读者理性看待区块链,切实提高风险意识,警惕各类虚拟代币发行与炒作,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,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。
热门币种
币种
价格
24H涨跌幅
暂无数据
更多热门币种
最新币种
币种
价格
24H涨跌幅
暂无数据
更多最新币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