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助力,張愛玲 NFT 即將在香港問世

李道洪曾是當紅藝人,近期尋求利用 AI 技術將他記憶中的姑媽(張愛玲),轉化為區塊鏈上的數字化 IP,並以「去中心化」形式向全社會開放。
文章作者:大公报
文章来源:大公报
據《大公報》報道,已定居上海多年的原 TVB 及亞視藝人、人稱「白浪哥」的李道洪閃電返港與方正環球科技有限公司、ArtDollar Lab 聯合發起了一項名為 AI 張愛玲的 NFT 項目,尋求利用 AI 技術將其記憶中的姑媽——著名作家張愛玲,轉化爲區塊鏈上的數字化 IP,並以「去中心化」形式向全社會開放。值得註意的重點是,張愛玲 NFT 將與 ArtDollar 進行「圖幣綁定」。經調查發現,多種跡象表明,這似乎是一個錨定藝術品市場的 AI+RWA 項目正在進行早期鏈下佈局。
傳統資源強大背景神秘
目前 ArtDollar 僅在 LBank 上市,翻看其官網內容有點類似 PEPE,公開宣稱代幣沒有財務回報承諾,沒有路線圖,僅為實驗和紀念目的。但體現在市場層面,名不經傳的 ArtDollar 卻屢次獲得與藝術界著名機構或藝術家的合作機會。例如 ArtDollar 的合作方之一,方正環球科技在香港擁有 20 多年歷史,現為日本上市企業 Housei(0535)旗下全資控股公司,雙方於今年 6 月開始在香港合作涉足 AI 及 NFT 數字資產業務。方正環球則在今年 3 月,將香港美協主席林天行的荷花作品——《聚》鑄造成了以實體版畫為基礎的 RWA Token。據悉,林天行的 RWAT 同樣可以採用 ArtDollar 進行兌換。
與傳統 Meme 先在中心化交易所實現高市值,再尋求鏈下建立應用場景不同,ArtDollar 似乎在反其道而行之:先建立鏈下應用場景,再尋求中心化交易所的高市值實現。就中、長期而言,先建立應用場景再推高鏈上價值的模式,可以對代幣價值起到更強的承托作用。
在媒體報道上,該項目以日本和香港的傳統媒體為主,幾乎不涉足 Web 3.0 媒體,仿佛與加密世界絕緣,這也給 ArtDollar 增加了不少神秘色彩。
AI+RWA 具有想象空間
據悉,李道洪版「張愛玲」主要透過口述回憶的方式,再結合 AI 工具將這些記憶轉化為文字、圖像和視頻,並通過在區塊鏈上發布 NFT 的形式實現數字 IP 的去中心化。“現在關於「張愛玲」的許多東西都是被「中心化」的版權世界所「壟斷」的,並不是誰都能隨意使用「張愛玲」這三個字,又或者使用需要付出極高的經濟代價。我希望結合自己的記憶創建一個李道洪版的「張愛玲」,這個李版「張愛玲」以「張愛玲」的形式出現,未來普羅大眾想使用李版「張愛玲」這幾個字,不需要任何人許可,只需要持有我們發行的 NFT 就可以。”按照李道洪的描述,ArtDollar 的核心目標是在文化、藝術領域,推動市場的「去中心化」、「去中介」化。
與此同時,根據 ArtDollar Lab 發佈的技術白皮書,隨著越來越多藝術品透過掛鉤 RWA NFT 和 ArtDollar 的方式進行交易,將天然地推動藝術品交易的數據上鏈,未來只需這些鏈上數據積累到一定規模,就可以為開發 AI 藝術品估值工具奠定基礎,從而徹底推動藝術品交易的去中心化,具有廣闊的藝術金融想象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