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加速拥抱 Web3 - 3

在金融科技领域,全球各地的从业者呈现出多元的思想观念,有些人坚定拥抱区块链,有些人则认为需要增强中心化系统的互操作性;有人认为采用数字货币解决即时支付问题,有人则认为现有支付系统已经非常出色,无需大规模改变货币形态;还有人认为真实世界资产通证化是必由之路,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。各种观点在未来金融科技的方向上交锋激烈,难以达成共识。
然而,几乎所有人在拒绝某些方面时却能够达成一致的看法:绝对不能接受在金融科技领域失去自主权和受到操控。这个共识无疑将引导整个金融科技的发展走向Web3。
在行业的各类活动中,我与来自不同国家、不同职业角色的数十名金融科技专业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。在谈到对未来金融科技的看法时,绝大多数人都表达了对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的强烈反感,不愿再接受像今天这样由某个中心化平台来托管用户的身份、账户、社交关系、资产和数据的模式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不是某一方面的态度。虽然中小企业对此有明确的立场,但监管当局却在模糊和暧昧之间保持平衡。实际情况是,无论是中小企业代表、传统金融机构代表、学术界专家还是监管官员,各方人士都强烈表达了对这一观点的支持。
为什么呢?我认为这是当前主流金融科技在成功过程中所产生的自毁性结果。换句话说,Web2时代的金融科技越成功,就越在为自己埋下隐患。
Web2时代的互联网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中心化技术基础设施,通过强加不合理的交易结构,以“托管”为名实际上是在行占夺之实,将用户的身份、账户、社交关系、内容、数据和资产全部据为己有,实行生杀荣辱,予取予夺,形成了绝对专制。
Web2的初衷是让用户创造内容与数据,平台只是提供技术基础设施。然而,20年前Web2崛起之初,用户只追求便利和快捷,并没有数字自主权的概念,也没有更多选择。大型平台因势利导,趁势占便宜,将众多关键权利收入囊中,并将这些权利结构固化,从而将用户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变成可随意开采的富矿,不断从中攫取资源和价值,成为数字经济的霸主。
然而,讽刺的是,这样的中心化平台越成功,就越是在教育所有人反对它们。十年前,大数据观念开始流行,人们逐渐认识到数据不仅是资产,更是最有价值的资产。Web2公司的价值实际上完全体现在用户数据上。它们如何吹嘘自己的强大?不就是拥有大量用户(账户)、占有大量用户数据、占有大量用户资产吗?它们越是这样宣传,就越是在告诉所有人,它们的强大来自于占有了用户的价值。
这不仅是一种心理感受,更直接反映在用户的真实体验上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直接感受到自主权的缺失,尽管对现状无能为力,但很多人都小心翼翼,稍有不慎就会遭受责备,心中充满委屈和不满。平台每一次操纵流量、删帖封号,都是在败坏Web2的名声,让用户产生反感。
受互联网巨头十年来大力推行的大数据价值观念影响,政府到企业对于数据价值的认知已经充分。对中心化平台设立的数据价值交易结构,不满情绪日益增长。问问那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,还有谁会接受将本国支付和金融数据交由外国互联网巨头管理?询问企业,只要稍有规模和数据自主权观念,还有哪个企业会愿意将数据交给中心化平台,任其予取予夺?在过去一年里,我同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中小企业进行交流,深感他们对自主身份、自主数据、自主社交关系、自主资产、自主权益的要求已经全面觉醒,这一趋势不可逆转,几年内将成为所有类型用户的共识。
人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,理念发生了变革,一旦这种变化启动,就再也无法回头。这正是推动本轮金融科技创新的关键理念。
Web3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新的选择。Web3的唯一关键词是“自主权”,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。其中包括自主权身份、自主权账户、自主权社交关系、自主权内容、自主权数据、自主权资产等。这不是虚无的概念,而是一整套全新的数字经济权利结构和交易结构,是一套新的秩序和流程,直接影响用户使用互联网和金融科技产品的方式。在这一理念的驱动下,金融科技的创新必然趋向于Web3,不再有其他方向。未来几年内,用户将通过一些金融科技产品首次体验Web3数字自主权的便利,然后即使遭受责难,也不愿意回到Web2的世界。